Home / musicians / 卡巴列夫斯基 Dmitri Borisovich Kabalevsky
卡巴列夫斯基 |
生平卡巴列夫斯基(Dmitri Borisovich Kabalevsky,1904—1987)為一位著名俄羅斯作曲家與音樂教育家。總體來說,他是一位不特別激進的作曲家,音樂語彙也較偏向傳統,曾多次獲得蘇聯官方大獎。另外致力於中小學音樂教育,被認為是20世紀重要兒童音樂作曲家之一。
卡巴列夫斯基生於聖彼得堡,父親為處理國民保險的數學家,雖然希望兒子能夠從事經濟學或數學相關的職業,但對於他的教育方式較為自由,讓卡巴列夫斯基得以培養藝術方面的興趣,包含繪畫、作詩與鋼琴演奏。十四歲時,隨家人般到莫斯科,於1919年至1925年在斯克里亞賓音樂學院(Scriabin Musical Institute)接受最初的音樂教育。1922年在父親的遺囑之下,他參加了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的入學考試,但他始終未入學,因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終身志業是音樂,並將以鋼琴家的身份啟程。在此階段,他已經成為一位傑出的鋼琴家,甚至開始教學並為學生作曲。由於對作曲的興趣,卡巴列夫斯基1925年前往莫斯科音樂學院並學習鋼琴作曲,在此階段創作了他最大膽的作品《布洛克詩三首》(Three Poems of Blok, 1927)以及國際知名的作品《第一號鋼琴協奏曲》(1928)與C大調小奏鳴曲(1930)。 二十世紀20年代後期,蘇聯音樂界籠罩在兩大組織緊張的關係下,分別是推崇實用「agitprop」(政治宣傳,透過文學、戲劇、小冊子、電影等方式將政治訊息以藝術形式推廣給大眾,特別見於蘇聯的共產主義宣傳)的俄羅斯無產階級音樂家協會(Russian Association of Proletarian Musicians,RAPM)以及當代音樂協會(Association for Contemporary Music,ACM)。卡巴列夫斯基並沒有特別「選邊站」,而是加入試圖彌合兩組織音樂差異、音樂學院的學生團體。兩組織的緊張關係在蘇聯作曲家聯盟(Union of Soviet Composers)的建構下結束,而卡巴列夫斯基為此聯盟成立的重要推手。 從學院畢業後,卡巴列夫斯基從1930年起任教職,一直到1942年這段時期被認為是卡巴列夫斯基最強盛的時期,包含廣播、舞台音樂這些不是他聚焦創作的作品,並嘗試創作歌劇。卡巴列夫斯基在194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並且創作了許多愛國音樂,作品激發蘇聯人的英雄主義與愛國主義。然而在1948年,蘇聯當局為定調蘇聯音樂風格,針對當時許多作曲家提出過於「形式主義」的批判,卡巴列夫斯基一度也被列入黑名單,後才被此名單除名。 卡巴列夫斯基的其中一大功業與成就,在於努力讓「兒童」與「音樂」兩個概念連結,除了創作適合兒童技術技術養成的作品外,也在蘇聯25所學校施行音樂教育的計畫。他自身也親自教過一班七歲的孩子,帶領他們傾聽,並且將印象以言語表達出來。他的音樂作品獲得多項國家榮譽,並且於1962年當選為兒童音樂美學教育委員會的主席,並於1969年當選為蘇聯教學科學協會中教育美學理事會的主席(the Scientific Council of Educational Aesthetics in the Academy of Pedagogical Sciences of the USSR),並獲頒國際社會音樂教育總統榮譽學位(honorary degree of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usical Education)。卡巴列夫斯基的晚年生活中,較聚焦在合唱音樂的創作上,1962年所作獻給對抗法西斯主義人身亡者的《安魂曲》即是一個例子。 卡巴列夫斯基創作了幾乎所有類型的音樂作品,如交響曲、協奏曲、歌劇、電影配樂、鋼琴小品等,並且忠於社會寫實主義的理想,這和普羅高菲夫相當不同。他的作品以通俗、自然音階的語言為主在蘇聯境內,他以聲樂作品、清唱劇(cantata)以及歌劇聞名,然而在國際上則是以管弦樂作品聞名。卡巴列夫斯基經常出國旅遊,他是蘇聯和平委員會的成員,也是提升蘇聯與外國友誼的代表人物之一。 卡巴列夫斯基1987年2月於莫斯科去世,享壽83歲。 引用資料
Dmitry Kabalevsky (Composer, Arranger) - Short Biography 德米特里·鮑里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Dmitry Kabalevsky - Wikipedia Agitprop - Wikipedia [音樂家介紹] Dmitri Borisovich Kabalevsky, 1904 ~ 1987* - 古典音樂資源分享 - 古典音樂討論 - 香港討論區 Discuss.com.hk - 香討.香港 No.1 著名曲目交響曲——前三部是為追思列寧所創作:
《升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1932) 《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1934) 《第三號交響曲「追思列寧安魂曲」》(1933)——為合唱及交響樂團所作 《C小調第四號交響曲》(1956) 交響作品: 小型交響組曲《小丑》(1938—1940) 歌劇: 《柯拉斯•布勒尼翁》(Colas Breugnon,1936—1938)——以其「嬉耍」、具有典型俄羅斯憂鬱曲調和狂野節奏的序曲著稱 協奏曲: 《A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1928) 《G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1935) 《D大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青春」》(1952)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布拉格協奏曲」》(1975) 《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948) 《G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1948—1949) 《C小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1964) 鋼琴奏鳴曲: 《F大調第一號鋼琴奏鳴曲》(1927) 《降E大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1945) 《F大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1946) 兒童作品: 《三十首兒童作品》(1937—1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