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 ARTS
  • 廖皎含 Chiao-han Liao | Bio
  • Schedule
    • Schedule-演出
    • Schedule-講座
    • Schedule-音樂營
    • Schedule-其他
  • Upcoming Events
  • EVENTS RECORD
    • 2019 Events Record
    • 2020 Events Record
    • 2021 Events Record
    • 2022 Events Record
  •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 樂思追憶
  •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一:初始
    • 系列二:萌發
    • 系列三:含苞
    • 系列四:綻放
    • 系列五:高雅
    • 系列六:尊貴
    • 系列七:清香
    • 系列八:濃郁
  • News
  • 類別
Home / musicians /約翰 · 塞巴斯蒂安 ·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圖片
約翰 · 塞巴斯蒂安 ·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出生:1685 年3 月31 日,德國艾森納赫
逝世:
1750 年7 月28 日,德國萊比錫
巴赫生於1685年死於1750年。為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管風琴家、小提琴家、以及大鍵琴演奏家

生平

巴赫出生於德國艾森納赫(Eisenach)的音樂世家,父親約翰·安布羅休斯·巴赫(Johann Ambrosius Bach)是鎮上的音樂家,教導巴赫小提琴及大鍵琴演奏。而巴赫的叔叔們也都是職業音樂家,包括教堂管風琴師、宮廷作曲家以及音樂家。巴赫的叔叔,約翰·克里斯多夫·巴赫(Johann Christoph Bach)教導巴赫管風琴的演奏藝術。1694年,巴赫的父母相繼過世,只有10歲的巴赫只好搬到於奧爾德魯夫擔任教堂管風琴師的長兄約翰·克里斯多夫·巴赫(與叔叔同名)家裡住。這段期間,巴赫模仿、學習並演奏音樂。

此外,巴赫的手稿曾表明他曾經為哥哥抄譜,但是他的哥哥禁止他這樣做,也許是因為覺得這樣浪費了他的時間。哥哥也指導他演奏古鋼琴,並讓他接觸當時南德的大作曲家約翰·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及约翰·雅各布·弗洛伯格(Johann Jakob Froberger)、北德的作曲家、法國作曲家尚-巴蒂斯特·盧利(Jean-Baptiste Lully),以及義大利作曲家吉羅拉莫·弗雷斯科巴爾迪(Girolamo Frescobaldi)。1700年,巴赫和一個比他比它年長的同學喬治·艾德曼(Georg Erdmann)一起前往位於呂內堡(Lüneburg)的名校聖邁克爾(St. Michaelis)學校就讀。除了參與學校的合唱團外,他也演奏管風琴與大鍵琴。在此期間,巴赫也曾前往漢堡聆聽北德偉大的管風琴家萊肯(Reincken)的演奏。


1703年,巴赫於聖邁克爾學校畢業後,被約翰·恩斯特(Johann Ernst III)公爵聘用,在威瑪(Weimar)一個教堂擔任宮廷音樂家。之後,巴赫被邀請到阿恩施塔特(Arnstadt)的新教堂(New Church),為其新完工的管風琴作檢查,並舉辦了啟用音樂會。之後,他便成為了該教堂的管風琴師。然而,巴赫漸漸與雇主產生了嫌隙,原因之一是巴赫對於合唱團團員的水平不甚滿意,其次是巴赫雖獲得了雇主四個星期的休假許可,但是他卻在1705年至1706年間缺席了大約四個月,為了去拜訪位於北部城市呂貝克的管風琴師兼作曲家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Dieterich Buxtehude)以及聆聽他的音樂會。值得一提的是,巴赫全長大約450公里的路程皆以步行完成。

1707年,巴赫成為了米爾豪森(Mühlhausen)布拉希斯基希(Blasius Church)的管風琴師;同年,巴赫與他的堂姐瑪莉亞·芭芭拉·巴赫(Maria Barbara Bach)結婚並育有7個孩子,但只有4個活到了成年,包括了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和卡爾·飛利浦·愛馬努埃爾·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他們後來都成為了重要的作曲家。1708年,巴赫離開了米爾豪森,回到威瑪擔任管風琴師,1714年受聘為宮廷樂長。在此期間,巴赫創作了許多鍵盤作品及管弦樂曲,也藉由改編許多義大利作曲家像是韋瓦第(Vivaldi)、科賴里(Corelli)的作品來汲取他們的創作風格,像是巴赫改編韋瓦第的弦樂與管樂協奏曲為大鍵琴和管風琴曲。

巴赫除了持續創作管風琴曲外,也開始創作前奏與賦格曲。1717年,巴赫接受了柯登親王安哈爾特利奧波德(Leopold of Anhalt-Köthen)所提供的宮廷樂長之職,但卻在辭職前被威瑪大公威廉·恩斯特(Wilhelm Ernst)所阻撓,在免除其義務之前甚至還把他關押在獄中。1719年,巴赫至哈雷(Halle)拜訪韓德爾(Handel),然而,韓德爾當時人不在城內。1720年,當巴赫與親王到卡爾斯巴特(Carlsbad)旅行之時,妻子卻意外過世了。1721年,巴赫與小他16歲的女高音安娜(Anna)結婚,並生了13個小孩,卻只有6個存活,其中包括了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在親王娶了一個對音樂不感興趣的女人後,巴赫開始尋找一份新的工作。1722年,萊比錫(Leipzig)聖樂領唱庫瑙(Kuhnau)逝世時,巴赫雖申請該職位,但是萊比錫當局卻是把職位讓給了泰勒曼(Telemann),隨後又任命了克里斯托坲·格勞普納(Christoph Graupner),最後才是由巴赫於1723年正式接任該職。作為聖樂領唱除了要教唱外也需要為萊比錫主要的四間教堂提供禮拜樂曲。

1729年,巴赫接手原本由泰勒曼組織的萊比錫大學音樂社(Collegium Musicum),此音樂社主要是由職業歌手和學生組成,每週定期舉辦音樂會。巴赫在生命的最後幾年罹患了白內障,視力逐漸喪失,1749年,便以當時落後的設備進行了眼科手術,卻幾乎使他完全失明,最終,由於手術後的後遺症,便於1750年7月28日逝世,享年65歲。

(巴赫的作品編號為BWV,為德文“Bach Werke Verzeichnis”的縮寫,意思是 “巴赫作品目錄”)。

巴赫的創作生涯主要可分為3個階段-
  • 威瑪(1708–1717):在此期間,巴赫除了創作鍵盤作品及管弦樂曲外,也開始創作前奏與賦格曲。更藉由改編許多義大利作曲家像是韋瓦第、科賴里以及托賴里的作品來汲取他們的創作風格,像是在樂章中,運用一個或多個主奏樂器與樂團在段落之間交替輪奏。
  • 柯登(1717–1723):此時期為巴赫創作的高峰期。由於柯登親王安哈爾特利奧波德本身為克爾文教派,因此,巴赫在此時期的創作多以世俗音樂為主。包括《管弦樂組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以及《布蘭登堡協奏曲》。
  • 萊比錫(1723–1750):此時期,巴赫因任職萊比錫聖樂領唱,需為萊比錫的教堂提供禮拜曲,因而創作了許多偉大的宗教作品,像是《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B小調彌撒》和《聖母頌》,以及宗教劇和大多數的教會清唱劇。最後的幾十年,巴赫的創作風格回到了傳統的風格,轉為主要為複音音樂及卡農的創作手法。例如他為雙鍵盤大鍵琴所創作的的《郭德堡變奏曲》,其中就包含了9個卡農在內。另外,此時期的重要作品還有《賦格的藝術》以及《音樂的奉獻》。​

著名曲目

巴赫的創作生涯主要可分為3個階段:
  • 威瑪(1708–1717):在此期間,巴赫除了創作鍵盤作品及管弦樂曲外,也開始創作前奏與賦格曲。更藉由改編許多義大利作曲家像是韋瓦第、科賴里以及托賴里的作品來汲取他們的創作風格,像是在樂章中,運用一個或多個主奏樂器與樂團在段落之間交替輪奏。
  • 柯登(1717–1723):此時期為巴赫創作的高峰期。由於柯登親王安哈爾特利奧波德本身為克爾文教派,因此,巴赫在此時期的創作多以世俗音樂為主。包括《管弦樂組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以及《布蘭登堡協奏曲》。
  • 萊比錫(1723–1750):此時期,巴赫因任職萊比錫聖樂領唱,需為萊比錫的教堂提供禮拜曲,因而創作了許多偉大的宗教作品,像是《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B小調彌撒》和《聖母頌》,以及宗教劇和大多數的教會清唱劇。最後的幾十年,巴赫的創作風格回到了傳統的風格,轉為主要為複音音樂及卡農的創作手法。例如他為雙鍵盤大鍵琴所創作的的《郭德堡變奏曲》,其中就包含了9個卡農在內。另外,此時期的重要作品還有《賦格的藝術》以及《音樂的奉獻》。
 
巴赫的作品編號為BWV,為德文“Bach Werke Verzeichnis”的縮寫,意思是“巴赫作品目錄”。著名作品如:
  • 布蘭登堡協奏曲(BWV 1046-1051)
  • 小提琴協奏曲(BWV 1041-1043)
  • 組曲(BWV 825-830)
  • 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BWV 846-893)
  • B小調彌撒(BWV 232)
  • 馬太受難曲(BWV 244)
  • 管弦樂組曲/樂隊組曲(BWV 1066-1069)
  • 郭德堡變奏曲(BWV 988)
  •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 1007-1012)
  •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BWV 1001-1006)
  • 音樂的奉獻(BWV 1079)
  • 賦格的藝術(BWV 1080)等。

引用資料

  1.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opyright © 2018 HanArts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
  • 廖皎含 Chiao-han Liao | Bio
  • Schedule
    • Schedule-演出
    • Schedule-講座
    • Schedule-音樂營
    • Schedule-其他
  • Upcoming Events
  • EVENTS RECORD
    • 2019 Events Record
    • 2020 Events Record
    • 2021 Events Record
    • 2022 Events Record
  •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 樂思追憶
  •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一:初始
    • 系列二:萌發
    • 系列三:含苞
    • 系列四:綻放
    • 系列五:高雅
    • 系列六:尊貴
    • 系列七:清香
    • 系列八:濃郁
  • News
  •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