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 |
生平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生於1833年,出生於德國漢堡,為浪漫主義中期德國作曲家與鋼琴家,他創作了許多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及合唱曲,許多作品都成為現代音樂會主要曲目之一,布拉姆斯對於音樂上的貢獻使得被德國音樂家畢羅(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 1830-1894)將其與巴哈(J. S. Bach, 1685-1750)、貝多芬(L. V. Beethoven, 1770-1827)並列為「德國3B」[1〕。
布拉姆斯在小時候由音樂演奏家的父親啟蒙學習音樂,七歲時開始師從柯賽爾(Otto Friedrich Willibald Cossel, 1813-1865)學習鋼琴,此時他也短暫的學過大提琴。當時布拉姆斯曾在漢堡開過幾場公開演奏會,但直到十九歲與匈牙利小提琴家雷曼尼(Reményi Ede, 1828-1898)進行巡演之後才名聲大噪。在巡演過程中,布拉姆斯對於雷曼尼所演奏的帶有匈牙利吉普賽風格的民謠作曲,後來也開始搜集類似的曲調,因而創作了有名的《匈牙利舞曲集》(Ungarische Tänze)〔2〕。 1854年,布拉姆斯巡演完之後,他來到杜塞道夫(Düsseldorf)透過小提琴家好友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認識了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舒曼認為布拉姆斯的才華驚為天人,甚至在當時的《新音樂雜誌》(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上寫了一篇名為《一條新路》的文章,向公眾介紹這位年輕人,並說他「必然會最完美地表達出這個時代」〔1〕,使布拉姆斯在德國樂壇立足,布拉姆斯隨著舒曼學習作曲,對舒曼十分崇拜,而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 1819-1896),也對布拉姆斯的一生影響深遠。 在布拉姆斯與舒曼相識幾個月後,舒曼精神病發作自殺未遂而被送進療養院,當時醫生為了避免舒曼受刺激,不允許舒曼夫妻相會,因此布拉姆斯在這段時間便代替克拉拉探視詩曼。布拉姆斯在與舒曼學習作曲時,便十分驚豔於師母克拉拉的才華,對於無助的克拉拉,布拉姆斯也義不容辭成為她可靠的支柱。兩年後舒曼病逝,布拉姆斯雖然愛著克拉拉,但兩人並沒有共度餘生,布拉姆斯克制了自己的感情,離開了克拉拉,兩人日後仍然有書信連繫,而布拉姆斯一生未婚〔3〕。 1859年,布拉姆斯發表了《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1 Op.15),但是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在最初的幾場演出後差評連連,被當時引領潮流的新德意志樂派(neue deutsche Schule)評為過時老套。包含李斯特(Liszt Ferenc, 1811-1886)、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在內的新德意志樂派認為音樂應是不僅是純粹和抽象的聲音藝術,應該與文學、詩、哲學及各種意識形態連結,是主觀意志的直接表現;而布拉姆斯為主的保守派則堅信音樂是一種純粹的結構與形式之美。因此雖然布拉姆斯讚賞華格納的一些音樂,也欽佩李斯特的鋼琴才能,但他與二人的作曲理念上依然有著鴻溝,這也引發了被成為「浪漫主義大戰」的論戰。這場論戰影響了整個歐洲的音樂界〔1〕。 1868年,布拉姆斯的大型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Ein Deutsches Requiem, Op.45)首演,鞏固了作曲家在歐洲音樂界的地位。許多人認為他超越了貝多芬。這也讓布拉姆斯有信心完成一些自己長年缺少進展的作品,比如清唱劇《里納爾多》(Rinaldo, Op.50)、《第一號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1, Op.51/1)、《第三鋼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No.3 in c minor, Op.60),以及最有名的《第一交響曲》(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68),儘管布拉姆斯從1860年代初就構思過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這部大作花了21年創作,直至1876年才面世,但在1877到1885年短短的八年間,又有三部交響曲相繼誕生〔1〕。 1879年,布拉姆斯接受了弗羅茨瓦夫大學(Universität Breslau)所贈的哲學榮譽博士學位,並創作了《大學慶典序曲》(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Op.80)以示感謝,其中一段旋律曾被填入唐詩《遊子吟》當中,成為眾人口耳相傳的曲調。1889年,布拉姆斯獲得「漢堡榮譽市民」的稱號。 1890年,布拉姆斯原本打算停止作曲,但是他許多傑作都在這段期間所創作,當時布拉姆斯因讚賞梅寧根樂團的單簧管演奏家,而創作了一系列包含單簧管的室內樂。1897年,布拉姆斯因癌症去世,享年64歲。 布拉姆斯的音樂走純粹路線,他對當時標題音樂與華格納的樂句形式不認同,他被當時及後人認為是傳統主義者與創新者。布拉姆斯用18世紀古典時期的創作手法,創作沒有標題、有規格模式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雖然在當時有些學者認為布拉姆斯的音樂過於學術,但受到後來作曲家如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 1874-1951)、艾爾加(Edward William Elgar, 1857-1934)的欽佩。雖然布拉姆斯創作的形式古老,但是他投入了很深的個人情感與想法,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布拉姆斯對於人生、情感抒發的濃烈情緒〔1〕。 著名曲目
引用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