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Program Notes / 德布西:兩首阿拉貝斯克| Debussy: 2 Arabesques
德布西:兩首阿拉貝斯克 |
曲目介紹鋼琴曲「兩首阿拉貝斯克」(Deux Arabesques),也被翻譯成「兩首華麗曲」。 所謂「阿拉貝斯克」(Arabesque)就是「阿拉伯風格」「蔓藤花紋」的意思。這兩首音樂(尤其是第1曲)都隱藏視覺性的印象。多用分散和弦、纖細的和聲運用、使用三連音、琶音、右手與左手的複節奏(polyrhythm)等都讓音樂有「蔓藤花紋」的感覺。
其和聲法有受到葛利格、佛瑞、馬斯奈等人顯著的影響,抒情性與輕快節奏的共存也很類似舒曼,但已能隱約感覺到德布西獨特的音樂。雖然是小曲,卻有許多具強烈個性的部分,表現出德布西不尋常的作曲技能。 Arabesque Ⅰ
E大調 略快的小行板(Andantino con moto) 這是極為有名的作品。常常會編成通俗音樂或管弦樂。前段與後段,以分散和弦編織出蔓藤花紋,展開浪漫而清淨的世界。分散和弦表現得很圓滑,有如在水面下流動,並成為旋律的一部分。異於之後的作品,其旋律很長。中間樂段雖然也有分散和弦,但許多美麗的和弦進行逐漸改變其形態顯現出來,並與前後段形成絕妙的對比。 雖然是E大調,開頭卻是其下屬調的A大調主和弦。經平行小調後,才出現原來的調性。這樣不在主和弦的序奏部分出現多次,形成調性不安定的要素。中間的樂段是寂靜的A大調;63小節處C大調的「堅定的(risoruto)」部分則企圖統一樂曲。 Arabesque Ⅱ G大調 詼諧的小快板(Allegretto scherzando) 此曲雖不及第1首常見,但也是很有名的作品。跳躍似的輕快節奏貫穿全曲,各種不同長度的樂句編組在一起,不單調,也呼應了蔓藤花紋的阿拉伯風格。輕快的十六分音符3連音,以及和弦的斷奏使此曲有輕快的風貌。 創作故事與時期德布西崛起的1890年代,社會中瀰漫一股對線條著迷的風氣,不論是「新藝術」(art nouveau)的裝飾風格、象徵派的畫作;同時期的作曲家們則以「調式」譜寫的音樂,彷彿到處都蔓延了輕靈、飄逸、自由延伸的線條或旋律,讓整個「美好年代」洋溢著靈性與優雅。這種線性的藝術,在當時被泛稱為「阿拉貝斯克」(arabesque)。
新藝術經常受到自然界某些造型特殊的動植物的啟發,尤其是植物、花卉的莖枝、藤蔓、花朵細緻微妙的色調,蜿蜒的線條,它們彼此之間的平行或交織,經常被行家們雅稱為「阿拉貝斯克」,原意為「阿拉伯風格的」,因為阿拉人信奉回教,回教教義於某一時期曾禁止描繪人像以免目瀆真主,尤其不能描繪真主阿拉與先知穆罕默德的臉像。這類禁令使得阿拉伯的藝師們將創作重心放在植物型態的發揮上,而發展出一門相當圖案化、抽象化的造型藝術。 新藝術的「阿拉貝斯克」並非寫實主義或印象派般的忠實於自然,而是乞靈於自然界優美流暢的線條,加以精湅、昇華,使之富於裝飾性的、抽象般的效果。 創作時期兩首阿拉貝斯克(Deux Arabesques)是德布西在1888年作曲、1891年修改的小品。此兩曲可以算是他的第一部鋼琴獨奏曲,也是他初期作品中,相當有名的。
曲式體裁兩首阿拉貝斯克都採用浪漫主義音樂典型的3段體。
引用資料
知識小補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