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高菲夫 : 第三號 A 小調奏鳴曲,作品 28 |
曲目介紹《A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4/4(12/8)拍子。
本奏鳴曲為普羅高菲夫所有的鋼琴奏鳴曲中最短的一首,僅有一個奏鳴曲式的樂章。分段上,由速度術語的變化區為以下段落 Allegro tempestoso— Moderato— Allegro tempestoso--Moderato(— Più lento— Più animato)— Allegro I(— Poco più mosso) 暴風雨似的快板—中板—暴風雨似的快板—中板(—更慢些—更快些)—回復快板(—逐漸加快) 全曲以Allegro tempestoso如暴風雨似的快板開始,E大調和弦歡騰有活力地開啟曲目,然而緊接的是右手始於小二度單音F開始的旋律的發展,左手週期的半音階下行,進入主題前似觸技曲(Toccata)的段落,並在進入主題前穩定和弦確立調性。 第一段落節奏上延續開頭以三連音為動力進行,並維持相較典型的和聲,右手的跳躍旋律營造段落的獨特線條。雖主要只分左右手兩聲部,但也偶見多勾勒出的旋律線條。偶有雙手齊奏旋律,以橫向旋律的走向以及縱向音程的閃爍,營造與帶領進入下一個句子。第一段以最終左手八度旋律上行進入第二段落。 第二段落Moderato中板,一改第一段落以三連音為動力進行的風格,改以八分音符為動力的平緩段落。這樣的風格安排,也類似常見三樂章奏鳴曲中的第二樂章。氛圍上,如同暴雨過後平靜凝望細雨飄落的,以抒情的旋律以及出現較多相對明朗的大和弦,最終停留C大調的氛圍與和弦上。 第三段落Allegro tempestoso回到第一段落的緊張氛圍,快速的旋律上行與下行,迫不及待破壞第二段落的平靜與明朗;這一段落的色彩相當濃厚,可聽見在低音區遊行般的八分音符旋律、大七度開端的上行旋律、十六分音符橫跨四個八度的上行與下行、左手小三度不斷半音上下行等手法。本段落最終以澎湃的連續三連音和弦結束混亂,下一段落的伴奏先行出現,預示及領導歌曲進入下一階段。 第四段落Moderato中板段落,旋律的「點」來自第二段落動機,左手伴奏的「面」維持著如華爾滋規律的律動,段落中利用速度的指示Più lento(更慢些)增加柔情段落的深度,到了Più animato(更快些)時,旋律由右手改至左手八度,營造更加慎重的氛圍。伴隨旋律線返回右手,也暗示著即將結束這個晶瑩的段落。 第五段落Allegro I,從不斷重複的音型銜接而來,可再見到最開頭如觸技曲的段落,單薄的線條隨尾聲的接近,縱向偶然點綴的和聲逐漸變成常態,形成整體連貫的律動,進到Poco più mosso(逐漸加快)後一改三連音線條性的律動,改以點狀且果斷堅毅的八分音符作為基本單位,結束這一既熱情又抒情的奏鳴曲。 創作故事普羅高菲夫在1917年創作本作品以及《第四號鋼琴奏鳴曲》,並且下了一個「從舊筆記本而來」(From the Old Notebooks)的副標題,回溯起來是他在親少年時期的創作,其風格上明確離開1912年創作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的詼諧風格,而是充滿精神與精湛(virtuoso)的新作品,又和將來的第四號以及未來作品抒情而內斂的風格不同。首演於1918年聖彼得堡為期一週的普羅高菲夫音樂節當中。
曲式體裁關於奏鳴曲,請參考至《聽聽 彈談》系列五,史卡拉第奏鳴曲的知識小補帖。
普羅高菲夫此一奏鳴曲作品,將一般奏鳴曲常見三或四樂章的形式風格設法濃縮在單一樂章篇幅的作品,全曲架構上按照奏鳴曲式,有兩個主題的呈示部、變奏主題的發展部、再現部與結尾。 知識小補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