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 ARTS
  • 廖皎含 Chiao-han Liao | Bio
  • Schedule
    • Schedule-演出
    • Schedule-講座
    • Schedule-音樂營
    • Schedule-其他
  • Upcoming Events
  • EVENTS RECORD
    • 2019 Events Record
    • 2020 Events Record
    • 2021 Events Record
    • 2022 Events Record
  •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 樂思追憶
  •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一:初始
    • 系列二:萌發
    • 系列三:含苞
    • 系列四:綻放
    • 系列五:高雅
    • 系列六:尊貴
    • 系列七:清香
    • 系列八:濃郁
  • News
  • 類別
Home / musicians /普羅高菲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

圖片
普羅高菲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
出生:1891年4 月23 日,烏克蘭Sontsivka
逝世: 1953年3 月5 日,俄羅斯莫斯科

生平

普羅高菲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1953)為蘇聯作曲家,曾獲「史達林獎」,死後追授「列寧獎」。身為一位能創作好不同作品類型的作曲家,包含了歌劇、交響曲、芭蕾音樂、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等,他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主要作曲家之一。

普羅高菲夫生於烏克蘭的一個農村莊園,父親為一位農學家;母親雖出身農奴家庭,但主人家庭曾支柱讓她學習過戲劇與音樂。普羅高菲夫出生前,他的父母已經失去了兩名女兒,這致使他的母親將生命奉獻給了音樂,每年固定到莫斯科或聖彼得堡上兩個月的鋼琴課。小普羅高菲夫耳濡目染,從小聽母親晚上練習彈奏蕭邦與貝多芬,到五歲時,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Indian Gallop〉,由母親記譜,採用F—Lydian調式(一種提高四音的大調調式,如此音階中都是鋼琴白鍵),因為年輕的作曲家「不情願與黑鍵交涉」;雖然只是一首九小節的簡單樂曲,但已展現出難得的音樂天賦。此外,在成長的過程中,象棋也是也是陪伴他的主要興趣。九歲時的他創作人生中第一部歌劇《巨人》,以及序曲及其他作品,如此的音樂天份讓母親很早就決定栽培他做一位音樂家,首先請到作曲家與鋼琴家Reinhold Glière(1875—1956)擔任老師,奠定他作曲的基本理論,並激發他嘗試創作一部交響曲,他也開始在鋼琴作品中嘗試不和諧和聲以及不常見的拍號。

普羅高菲夫13歲時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學習作曲、對位法、配器、鋼琴以及指揮,跳級入學的他很難與一般同學相處,常直言不諱與人有摩擦,且他創作上喜歡使用不和諧音,及慣用戲謔突兀的不合理轉調方式,讓老師對他的作品敬謝不敏,最終以不特別優異的表現結束作曲課程。而此時,父親的去世讓他財務支援終止,所幸他在校外已有作曲家以及鋼琴家的名聲,並在聖彼得堡當代音樂晚會演奏具冒險性(adventurous)的鋼琴作品,讓他得以受到引薦。複調音樂的創作讓他受到現代派人士的激賞,以及相反的,消極的評價。1911年,在音樂學家及評論家Alexander Ossovsky(1871—1957)的引薦下,他得到了與音樂出版商的合作契約,並於1913年首次出國前往巴黎與倫敦,並第一次接觸「俄羅斯芭蕾舞之父」達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1909—1929)的俄派芭雷。隔年,他在音樂學院的學習結束於贏得一場獎勵為一臺平臺鋼琴的比賽,其中他所演奏的是就是自己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不久後,他受到達基列夫委託創作芭蕾音樂,起初他由於作品題材「非俄羅斯」而拒絕,後達基列夫重新寫出「具有國家色彩」的作品《丑角》(Le Chout , "The Buffoon"),作品也於之後的首演後受到各方讚賞。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普羅高菲夫返回音樂學院並研究風琴以避免被徵兵。1917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曲「古典」,屬於新古典主義音樂風格;同年完成《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但由於革命的影響,兩部作品分別等到1918年及1923年才首演。如此的氛圍下,普羅高菲夫認為「此時在俄羅斯,音樂是無用的」,因此於此時到了美國發展。他首先在紐約舉行專場音樂會,又得到芝加哥歌劇協會的合作契約,製作他的新歌劇《三橘愛》;這部作品之後可以說是普羅高菲夫的第二個創作階段。第一個創作階段為「俄國階段」:作品以他特有的旋律、尖銳地不協調音,挖苦式的幽默和強大的生命力為標誌;雖然此階段的作品已脫離浪漫主義,但風格上仍遵守調性創作。而《三橘愛》後,普羅高菲夫進入第二個時期「外國階段」,音樂更加現代、第二主線明確,開始不理會調性;音響聚集猛爆、旋律激昂張裂是此時期作品的特色。然而《三橘愛》的首演受到原音樂總監的病逝延後,造成作曲家陷入財務危機,並於1920年先回到歐洲巴黎,與達基列夫再次合作俄派芭蕾,並接續完成了一些尚未完成的舊作,包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同年,他親自指揮《三橘愛》的首演,其成功帶動達基列夫鼓勵他將歌劇的元素帶進新的製作內。

1922年,普羅高菲夫曾帶著母親遷居至巴伐利亞(今德國一個邦),他於此創作了歌劇《火焰天使》(The Fiery Angel),並於隔年與西班牙歌手Carolina Codina(1897—1989,藝名Lina Llubera)結婚並遷回巴黎。在巴黎,《第二號交響曲》的首演得到的卻是平淡的評價,反而是達基列夫委託創作、描寫蘇聯工業化的芭蕾音樂Le pas d'acier(The Steel Step,鋼鐵步伐)得到了巴黎觀眾與評論家的熱烈歡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他所創作的《第五號鋼琴奏鳴曲》可說是真正顯示普羅高菲夫實力的作品,且就在完成後的17年,他都不再寫作鋼琴奏鳴曲。

1927年,普羅高菲夫首次在蘇聯巡迴演出,《三橘愛》同樣叫座;隔年完成的《第三號交響曲》,被「經典老牌指揮」庫塞維茲基(Serge Koussevitzky,1874—1951)稱讚是繼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後》最偉大的作品。於此同時,普羅高菲夫受到基督科學教會(Christian Science)的影響,針對1920年代後的音樂風格,他反對表現主義,而喜歡所謂的「新簡約」——比起更多的設計性與複雜性,他相信更多的真誠(he believed more sincere than the "contrivances and complexities")。1929年,達基列夫辭世,《浪子回頭》(The Prodigal Son)成為普羅高菲夫與達基列夫合作的最後一部芭蕾舞劇。同年,普羅高菲夫發生車禍,左手的一些肌肉拉傷,直到1930年初才逐漸恢復,得在美國成功巡演演出。

回到蘇聯定居前的這段時間,普羅高菲夫發現它將自己視為一位作曲家,但在鋼琴演奏家的身份中浪費了過多時間,他決定回溯根源,與蘇聯重新建立連結;1934年,他為蘇聯電影《基傑少尉》(Lieutenant Kijé)配樂,就是一個例子。1936年,普羅高菲夫帶著家人定居回莫斯科,他的新風格開始展露,也從「外國階段」走向「蘇聯階段」。此階段後的普羅高菲夫相信,作曲是行使一種社會職能。這一信念可在其簡化和聲,寫出鮮明的織體的行動中看出來。他大量運用俄羅斯民間音樂,寫出不但不艱澀而且易懂的音樂。此外他還堅守調性,注重使用複調音樂。他的創作雖因所處時代被官方「社會寫實主義」制約,但他還是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創作,包含偶有暗藏反諷的手法。二戰期間,他的音樂就更尖銳更辛辣,創作出如「戰爭奏鳴曲」(第六、第七及第八號鋼琴奏鳴曲)這樣的作品;也在德國入侵俄羅斯時,讓他著手開始創作《戰爭與和平》。另外由於戰爭,他與其他的藝術家一起撤離,包含與普羅高菲夫發生婚外情、迫使與前妻分開(然並無實際離婚)的新「妻子」Mira Mendelssohn(1915—1968)。1943年,他來到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於此創作了更多電影音樂以及著名芭蕾舞劇《灰姑娘》;同年,《戰爭與和平》的終於節選放送,然受到蘇聯政府對於歌劇的許多「看法」導致多處的修改;1944年,創作《第五號交響曲》,首演時安排與他初回蘇聯受莫斯科中央兒童劇院所做的兒童交響作品《彼得與狼》以及《「古典」交響曲》一起演出,普羅高菲夫可說是來到作曲家名人的巔峰,然而不久後因長期高血壓導致跌倒腦震盪,他被迫接受限制作曲活動的醫療建議。

而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莫名其妙來自官方的指責是常有的,如1948年,他被指責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被要求要注意作品的「民族性」,特定作品的禁演影響他的生計。到晚期,普羅高菲夫更進一步簡化自己的音樂,多旋律、抒情聲調、平淡的隱退和浪漫的音色,反應這位偉大作曲家最終離開人世曖曖含光形象。晚期值得一提的作品,有1949年創作的C大調大提琴「奏鳴曲」,為當時二十二歲的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1927—2007)所作,甚至規模越來越大,從奏鳴曲擴編為《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交響協奏曲」》(Symphony-Concerto),成為如今大提琴與管弦樂團合作的經典里程碑。普羅高菲夫最後一次公開出席演出,是1952年《第七號交響曲》的首演。1953年3月5日,普羅高菲夫去世,巧合的是,他與史達林(1878—1953)同日死亡。

普羅高菲夫從出生那一刻起,一腳踏進的是正處在變革、新舊雜陳的世界.他的作品雖常遭到嚴厲的批判,但卻無損他所追求的藝術價值;他獨特、不苟合流俗的作風,開啟了自己的音樂風格,也引領現代主義的音樂一路走到了現在。​
引用資料:
音樂變色龍-普羅高菲夫
普羅科菲耶夫與他的鋼琴奏鳴曲 - 陳柏達的網誌 - udn部落格
Sergei Prokofiev - Wikipedia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高菲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著名曲目

歌劇
  • 《三橘愛》(1919): 由諷刺小說改編而來,為普羅高菲夫第二創作階段「外國階段」之作品。
  • 《戰爭與和平》(1941,1952重編): 改編自托爾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1910)的同名長篇小說,普羅高菲夫原先還在構思是否創作本主題,直到德國入侵蘇聯的消息傳入促使他提筆創作。
 
芭蕾音樂
  • 《羅密歐與朱麗葉》(1935—36)
  • 《灰姑娘》(1945)
 
交響曲
  • 《D大調第一號交響曲「古典」》(1916—17): 篇幅極短的交響曲,全曲曲長約15分鐘,學界視為進入「新古典主義」音樂時期之代表作。
  • 《D小調第二號交響曲》(1924—25)
  • 《C小調第三號交響曲》(1928)
  • 《C大調第四號交響曲》(op. 47,1929,1947重新改寫為op. 112)
  • 《降B大調第五號交響曲》(1944): 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將整首作品寫好,是普羅高菲夫回到蘇聯後的第一部交響作品,並且親自指揮首演。在蘇聯獲得空前的成功,被評為「社會實用主義」音樂的模範,作曲家因此也想重新改寫十多年前的舊作《C大調第四號交響曲》,使該作品擁有兩個作品編號。
  • 《降E小調第六號交響曲》(1945—47)
  • 《升C小調第七號交響曲》(1951—52): 蕭士塔高維奇(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1906—1975)對本作品非常欣賞,他的《第十五號交響曲》亦受此所啟發。
 
交響作品
  • 《彼得與狼》(1934): 附帶旁白的管弦童話,受兒童劇院之邀所作,首演並不突出,然流傳至今成為兒童音樂經典。
  • 《基傑少尉》(Lieutenant Kijé)(1934): 起初為蘇聯電影配樂所作,也編制為交響組曲(op. 60)。

鋼琴奏鳴曲
  • 《C大調第五號鋼琴奏鳴曲》(op. 38,1923,後於1952—53重新改寫為op. 135)
  • 「戰爭奏鳴曲」《A大調第六號鋼琴奏鳴曲》、《降B大調第七號鋼琴奏鳴曲「史達林格勒」》、《降B大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 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此三首鋼琴奏鳴曲被總括稱為「戰爭奏鳴曲」。
 
協奏曲
  • 《C大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1917—1921)
  • 《G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1932)
  • 《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交響協奏曲」》(Symphony-Concerto,1949): 當時的普羅高菲夫原先對於大提琴奏鳴曲由於先前寫過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Op. 58)首演狀況不佳而興趣缺缺,直到聽到當時二十二歲的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1927—2007)的演出,決定為他所作,原先只是一首奏鳴曲,後規模擴大,成為「交響協奏曲」(Symphony-Concerto),甚至為現在大提琴與管弦樂團合作留下經典里程碑。
引用資料: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高菲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告別學生時期的名作,普羅高菲夫《降D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op. 10》@古典啟示錄|PChome 個人新聞台
List of compositions by Sergei Prokofiev - Wikipedia

Copyright © 2018 HanArts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
  • 廖皎含 Chiao-han Liao | Bio
  • Schedule
    • Schedule-演出
    • Schedule-講座
    • Schedule-音樂營
    • Schedule-其他
  • Upcoming Events
  • EVENTS RECORD
    • 2019 Events Record
    • 2020 Events Record
    • 2021 Events Record
    • 2022 Events Record
  •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 樂思追憶
  •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一:初始
    • 系列二:萌發
    • 系列三:含苞
    • 系列四:綻放
    • 系列五:高雅
    • 系列六:尊貴
    • 系列七:清香
    • 系列八:濃郁
  • News
  •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