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musicians /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
生平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為奧地利作曲家。承襲古典主義,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被譽為「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與莫札特、貝多芬並為「維也納三傑」。
海頓出生於奧地利與匈牙利邊境的小村莊,出身卑微車匠家庭,雖然父母不識譜,但家人以及鄰居們經常一起唱歌,他的音樂天賦也在5、6歲就被發現,先被送到親戚處接受音樂訓練,始學習大鍵琴與小提琴。8歲時(1740年)被維也納史蒂芬大教堂音樂總監Johann Georg Reutter(1708—1772)發覺,帶到維也納,成為合唱唱詩班歌手長達九年的時間;於此間學習聲樂、小提琴與鍵盤彈奏,然並未特別學習作曲,但在大教堂的耳濡目染,他學到很多。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弟弟在他在唱詩班的最後四年也加入了該唱詩班。 1749年,17歲的他已經變聲,因此不能繼續在唱詩班服事。海頓經歷了一段「自由音樂人」的生涯,曾當過作曲家的隨從、鋼琴教師;直到1756年,海頓首先得到了貴族Baron Carl Joseph Fürnberg(約1720—1767)雇用,於此他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部弦樂四重奏,隔年轉介他到Karl Joseph Morzin伯爵(1717—1783)的城堡擔任「樂長」(Kapellmeister)[1],自此成為全職音樂家,於此完成他人生中的第一號交響曲,也於此娶上自己不愛的女子為妻,致使其終其一生無子嗣。隨著公爵的財務困難,不得不解散樂隊。海頓接著於1761年得到貴族埃斯特哈希(Esterházy)家族的雇用,從副樂長開始當到樂長,除了作曲,也負責樂團行政。為人正直與不擺架子的他深受團員愛戴,得到了「海頓爸爸」的稱號,一做就是30年的時光;於此階段不斷創作歌劇與交響樂曲,也於1781年與比他小24歲、年輕有才的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成為忘年之交,互相切錯技藝,使海頓弦樂四重奏的風格逐漸改變。 1790年隨著埃斯特哈希家族愛好音樂的尼古拉斯王子一世(Nikolaus I, Prince Esterházy,1714—1790)去世,他的繼承人解散了宮廷的樂隊,並讓海頓退休。年近60歲的海頓接受了德國音樂經理人Johann Peter Salomon(1745—1815)的邀約,前往倫敦演出,他的人氣不容小覷,也激發他完成了許多作品。之後回到維也納定居後,開始寫氣勢磅礴的合唱與交響作品,包括神劇《創世紀》等。1802年身體狀況開始惡化,雖有僕人悉心照料,仍於拿破崙攻陷維也納後不久後的1809年去世,享壽77歲。 海頓由於在交響曲及弦樂四重奏兩種作品類型在「質」與「量」上的成就,被稱為「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並且為鋼琴協奏曲、鋼琴三重奏(Piano Trio)的開創者。海頓的音樂風格上,早期由於介於晚巴洛克風格過度之時,還沒有太多「新語言」的作品,並且還在學習,漸入佳境,逐漸變的細膩複雜。接著受到「狂飆運動」(德文Sturm und Drang,直譯中文為風暴與衝動。在藝術領域,藝術之形式從「古典主義」推往「浪漫主義」的過渡階段;在音樂領域上亦受到影響,然而是指「巴洛克時期」發展至「古典時期」的階段,而不是進入「浪漫時期」的過渡)影響,作品充斥尖銳和聲、突兀句法與少見的小調和聲。直到海頓的《弦樂四重奏》作品33號(Op. 33),他自己敬告聽眾這是「全新的、另類的」作品,樂句、調性承接自然流暢,以及樂器完整平衡,也是海頓的一大里程碑。結識莫札特後,也受其影響。而英國之旅也激發海頓發展「大眾風格」,既能迎合聽眾又不失嚴謹。 海頓對於曲式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與貢獻。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帶到弦樂重奏上,並且為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奏鳴曲式上,他將原先單一主題「兩部式」(呈示、發展),發展成「奏鳴迴旋曲式」(詳見聽聽彈談系列二海頓《F大調鋼琴奏鳴曲》之知識小補帖)。 海頓的作品由荷蘭音樂學者Anthony van Hoboken(1887—1983)編輯作品目錄,以聽聽彈談系列二海頓《F大調鋼琴奏鳴曲》「Hob XVI:23」為例,「Hob.」為Hoboken的簡寫,羅馬數字「XVI」表「樂曲分類」,如本作品為鋼琴奏鳴曲,最後的阿拉伯數字才是作品號碼,本例即為第23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弦樂四重奏的每一作品都具備有「Hob.」編號,但實際上通常還是用作品編號「Op.」,以「組」為單位識別,共有十六組。 引用資料
著名曲目交響曲
海頓一生共創作104部交響曲,無論在質或量上都相當驚人,被譽為「交響曲之父」。以下列舉幾部作品:
弦樂四重奏 海頓一生共創作弦樂四重奏作品,除在「量」上的貢獻之外,在品質上也不斷改良創新,讓此音樂類型的架構與格式更加完備,被譽為「弦樂四重奏之父」。以下列舉兩部作品:
鋼琴三重奏 海頓的鋼琴三重奏主要是由鋼琴、小提琴以及大提琴組成,一生共寫了45首鋼琴三重奏作品,大多為三樂章形式作品,以鋼琴為主,小提琴與大提琴補上鋼琴音不足之音色,也可視為是「附伴奏的鍵盤奏鳴曲」。以下列舉一作品:
清唱劇
大提琴協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