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 ARTS
  • 廖皎含 Chiao-han Liao | Bio
  • Schedule
    • Schedule-演出
    • Schedule-講座
    • Schedule-音樂營
    • Schedule-其他
  • Upcoming Events
  • EVENTS RECORD
    • 2019 Events Record
    • 2020 Events Record
    • 2021 Events Record
    • 2022 Events Record
  •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 樂思追憶
  •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一:初始
    • 系列二:萌發
    • 系列三:含苞
    • 系列四:綻放
    • 系列五:高雅
    • 系列六:尊貴
    • 系列七:清香
    • 系列八:濃郁
  • News
  • 類別
Home / Program Notes / 海頓:F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XVI 23 | HAYDN: Piano Sonata in F major, XVI:23

海頓:F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XVI 23
​HAYDN: Piano Sonata in F major, XVI:23

曲目介紹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F大調,2/4拍子
  以優雅的橫向旋律線條與不時點綴的縱向和弦或和弦音共同譜出的樂章。中段直接開始於屬調,並逐漸發展並以終止式回到主調並進入再現。樂章始於輕巧愉快的氛圍當中,主要利用調性的演變與走向,營造祥和裡仍可感受到的光與亮的變化。
 
第二樂章:緩板(Adagio)——F小調,6/8拍子
  帶有悵然卻依舊流動的平行小調樂章。平淡訴說的口吻,營造出了樂章整體的氛圍。有別於前一樂章較精神、時而點綴的和弦或和弦音,樂章中常見以和弦分解為三連音,有時作為伴奏領導歌曲前行,有時則做為旋律引導樂章方向。樂章分為兩段落,前半部以主調開始,但不斷進展並最終停止於關係大調溫暖的色彩當中;後半部開始於減七和弦的不安,和弦發展一度再見到關係大調的和熙中,一轉又回到樂章冷色為主的基調。本樂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偶爾出現的裝飾音(trillo顫音、mordent漣音等),營造和聲氛圍的光暈感。
 
第三樂章:急板(Presto)——F大調,2/4拍子
  喜悅的跳躍開始了奏鳴曲最後的樂章。首先融合第一樂章點綴的伴奏風格,以及第二樂章中分解和弦做為旋律的特色,讓樂曲流動於輕快流暢的氛圍。後半段大段亦如第二樂章後半段始於減七和弦不安地展開,維持小調緊張的氛圍,最終以主調的終止式主導歌曲重返大調,再現主題並在大調的和弦氛圍之中結束全奏鳴曲。​

創作故事​

本作品寫於1773年,屬於海頓奏鳴曲創作分期上的中期,並且是獻給雇用他的埃斯特哈希家族尼古拉王子一世,於隔年1774年在維也納出版,是首部印刷的海頓真跡(authentic works)。[1]

曲式體裁

關於奏鳴曲以及奏鳴曲式,請參考聽聽彈談系列五史卡拉第《D小調奏鳴曲,作品1》的知識小補帖。

海頓的奏鳴曲與先前奏鳴曲為單一主題不一樣的地方是:海頓開創的「奏鳴迴旋曲式」開始有兩個主題,並且於呈示、發展後再現,如同迴旋曲。此外,呈示部他自然而然達到屬調,並且不特別利用屬調第二主題來製造對比,反而第二主題較常是重複或變奏已展開的主題;發展部通常會利用不同調式變換重組、轉換、分解;再現部海頓經常把主題順序打亂,主要基於主調,但通常有「二次展開」,於此變調到屬調。[2]

本奏鳴曲第一樂章採取奏鳴曲式,而第二樂章採取了二段體(A—A—B—B)的曲式,第三樂章雖大致分兩大段二段體的形式,但仍可分辨出樂曲符合奏鳴曲式的呈示、發展與再現。

引用資料

  1. Research on Haydn Piano Sonata in F xvi:23 by Ka Hei Lee on Prezi
  2. ​​約瑟夫·海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 Haydn: Piano Sonata in F Major Hob.XVI:23 Analysis​

圖片

知識小補帖

  • 作曲家海頓簡介

  • 海頓的奏鳴曲創作歷程

    海頓一生共創作62首奏鳴曲,並且隨著鍵盤樂器的演變發展,早期大多寫給大鍵琴或古鋼琴,在音量變化的張力上無法有太多變化,另外也為討好贊助者與皇宮貴族,難度不能過於艱難。中晚期則開始出現性能更佳的早期鋼琴,能夠表現出更多強弱對比性。

    海頓中期的奏鳴曲,此時期隨著鍵盤樂器的發展,音樂得以有更多層次的發展空間,海頓的古典風格更加成熟,甚至嘗試建立嚴肅風格的新器樂形式,始樂句結構完整,以複雜的節奏帶來律動。也是在此時期中後,海頓與雇主協議其得以自主、自行出版作品,讓他的作品更加具備深度,也將帶領古典樂派達到一巔峰。

    海頓晚期的奏鳴曲,受到了對位與和聲結構的平衡、弦樂四重奏成熟的手法延伸到其他作品的影響。其中於英國造訪後也受到英國音樂風格、鋼琴樂器發展演進影響更為進步。​​ ​
引用資料
  1. ​​來個鹹魚大翻身吧!海頓鋼琴奏鳴曲| MUZIK | 期刊選| MUZIK ONLINE

Copyright © 2018 HanArts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
  • 廖皎含 Chiao-han Liao | Bio
  • Schedule
    • Schedule-演出
    • Schedule-講座
    • Schedule-音樂營
    • Schedule-其他
  • Upcoming Events
  • EVENTS RECORD
    • 2019 Events Record
    • 2020 Events Record
    • 2021 Events Record
    • 2022 Events Record
  •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 樂思追憶
  •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一:初始
    • 系列二:萌發
    • 系列三:含苞
    • 系列四:綻放
    • 系列五:高雅
    • 系列六:尊貴
    • 系列七:清香
    • 系列八:濃郁
  • News
  •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