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 ARTS
  • 廖皎含 Chiao-han Liao | Bio
  • Schedule
    • Schedule-演出
    • Schedule-講座
    • Schedule-音樂營
    • Schedule-其他
  • Upcoming Events
  • EVENTS RECORD
    • 2019 Events Record
    • 2020 Events Record
    • 2021 Events Record
    • 2022 Events Record
  •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 樂思追憶
  •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一:初始
    • 系列二:萌發
    • 系列三:含苞
    • 系列四:綻放
    • 系列五:高雅
    • 系列六:尊貴
    • 系列七:清香
    • 系列八:濃郁
  • News
  • 類別
Home / Program Notes / 蕭邦:馬厝卡舞曲,作品33  | CHOPIN - Mazurkas, Op. 33

蕭邦:馬厝卡舞曲,作品33  CHOPIN - Mazurkas, Op. 33

曲目介紹

作品33共有四首馬厝卡舞曲:
  • Mazurka in G♯ minor, Op. 33, No. 1
  • Mazurka in D major, Op. 33, No. 2
  • Mazurka in C major, Op. 33, No. 3
  • Mazurka in B minor, Op. 33, No. 4

​​蕭邦的馬厝卡舞曲風格及音樂特徵與傳統的馬厝卡舞曲不同,蕭邦實際上是開創了屬於自己風格的馬厝卡舞曲。舉例來說:他在馬厝卡舞曲中使用對位與賦格技法;蕭邦也在曲中加入許多半音及不同和聲的音響效果,使其比傳統的馬厝卡舞曲更有趣味;蕭邦也嚐試創作非舞蹈用的馬厝卡舞曲。雖然蕭邦改變了傳統的馬厝卡舞曲,但是蕭邦也同時保留了一些傳統風格。如:傳統的馬厝卡舞曲有大量的反覆-小節反覆、段落反覆或是主題反覆。除此之外,蕭邦也保留了傳統馬厝卡舞曲的節奏音型。

創作故事​

蕭邦從1824年即開始創作馬厝卡舞曲,但是直到1830年十一月起義(波蘭人對俄羅斯沙皇發起的反抗)蕭邦才真正開始認真創作,並持續創作馬厝卡舞曲直到蕭邦去世的那一年-1849年。

創作時期

馬厝卡舞曲,作品3 3為蕭邦於1838年創作並出版的作品。

曲式體裁

Mazurka in G♯ minor, Op. 33, No. 1樂曲開頭標示著表情術語-憂愁的(Mesto)。富有表情的旋律,左手則是以華爾滋舞曲節奏音型做伴奏。此首馬厝卡有時被認為是與蕭邦其他馬厝卡相比較不複雜的作品。
 
Mazurka in D major, Op. 33, No. 2是最受歡迎的馬厝卡舞曲之一。此首馬厝卡舞曲速度快且具有強烈又不規則的重音。此曲以歡快的主題展開並以裝飾音點綴主題。在第二主題出現後主題一再現,最後以一段尾奏帶出新的主題並以一段上行至高音域的旋律線作結。
 
Mazurka in C major, Op. 33, No. 3樂曲開頭標示著表情術語-純樸的(Semplice),這首規模小的作品既簡單又溫暖,展現出馬厝卡舞曲的另一面。而些許出現在第二拍的重音則展現出馬厝卡舞曲特有的風格。
 
Mazurka in B minor, Op. 33, No. 4是長度最長的馬厝卡舞曲之一,全長將近5分鐘。此首馬厝卡舞曲曲式為ABABCA與迴旋曲式相似。樂曲以迷人的旋律線條展開並以裝飾音及顫音作點綴。此旋律線在整曲中總共重複八次,B段為bB大調,C段為B大調(B小調的平行大調)。​

引用資料

  1. 馬厝卡舞曲,作品3 3(蕭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片

知識小補帖

作曲家蕭邦簡介
圖片
馬厝卡舞曲Mazurkas
馬厝卡(波蘭語:mazurek)一名稱可能源自於波蘭中部地區之地名馬佐夫舍(Mazowsze)。馬厝卡舞曲源自於兩種波蘭民間舞曲-一為慢板的kujawiak,二為快板的oberek。馬厝卡舞曲多為輕快的三拍子節奏,且常在第二拍或第三拍加重音。馬厝卡舞曲常有三連音、顫音、附點八分音符抑或是一對八分音符於兩個四分音符之前的音型。19世紀後,馬厝卡舞曲風靡全歐洲,成為各國宮廷和上層社會的舞會中常見的舞蹈。此外,今日的波蘭國歌即具有馬厝卡舞曲的節奏音型。而著名的馬厝卡舞曲有蕭邦創作的59首馬厝卡舞曲以及史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的24首馬厝卡舞曲。馬厝卡舞曲特有的節奏音型:





圖片
圓舞曲Waltz

圓舞曲可能源自於德國的蘭德勒(Ländler)。圓舞曲是一種三拍子舞曲,通常為3/4拍。典型的圓舞曲為一小節一個和弦,而伴奏常於第一拍演奏根音而二三拍演奏根音上方的和絃音。圓舞曲典型的左手伴奏音型:

 
​





                                                                                                                                                                                                  取自於Johann Strauss' Waltz from Die Fledermaus

引用資料:
  1. 圓舞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opyright © 2018 HanArts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
  • 廖皎含 Chiao-han Liao | Bio
  • Schedule
    • Schedule-演出
    • Schedule-講座
    • Schedule-音樂營
    • Schedule-其他
  • Upcoming Events
  • EVENTS RECORD
    • 2019 Events Record
    • 2020 Events Record
    • 2021 Events Record
    • 2022 Events Record
  • 《舞・畫》2019廖皎含綱琴獨奏會
  • 2020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九:來自臺灣的聲音~臺灣經典鋼琴作品(一)
    • 系列十:禮讚貝多芬~貝多芬250誕辰
    • 系列十一:戀念舒曼~音符傳情 樂思追憶
  • 2018聽聽彈談音樂會
    • 系列一:初始
    • 系列二:萌發
    • 系列三:含苞
    • 系列四:綻放
    • 系列五:高雅
    • 系列六:尊貴
    • 系列七:清香
    • 系列八:濃郁
  • News
  •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