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Program Notes / 韓德爾:第七號G小調組曲,作品432 | Handel: Suite No. 7 in G minor, HWV 432
韓德爾:第七號G小調組曲,作品432 |
韓德爾的G小調組曲是最豪華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在六個樂章的篇幅中,這樣的一套組曲超越了常人對於組曲如一套風格化舞蹈動作的想像。
序曲以4/4拍慢板-2/2拍急板-4/4拍慢板三月節組合而成。始於一聲俐落巨響,莊嚴緩慢地以法式風格發展,銜接其是快速且殘酷的急板,以三度、六度及八度一路開展主題,最終回到莊嚴的慢板重述主題。 第二樂章為行板主題,每一段開始均以動機模仿的創作手法呈現,似巴赫二聲部創意曲般的曲風,抒情、輕柔的讓二聲部侃侃對唱。 第三樂章快板,3/8拍如同強而有力的幫浦,推動著兩聲部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毫不猶豫的前行。 組曲正中間第四樂章為薩拉邦德舞曲。薩拉邦德源自於西班牙,是莊嚴緩慢三拍子的舞曲,其中第二拍為強拍。本曲篇幅不長,以簡單三或四個音構成的和弦佐最高聲部的旋律進行。樂句結構穩定,長度為規律的四小節/八小節組合;第二段第二拍始加入附點音符節奏型態,延續句子長度,並以反拍給予樂句線條前行的動力。 第五樂章為基格舞曲。基格是一種起於16世紀英國的舞曲形式,是從英國傳入歐洲大陸後的變化形式。分為兩個支派,為法國式及義大利式。韓德爾的基格舞曲採取法國式寫法,一般為6/8拍、活潑,每段都是以賦格曲形式開始,第二段將原來主題倒置;而義大利式則開始於分解和弦,拍子速度快。這首採取12/8拍,以弱拍開頭,其中曲式上採主題及變奏曲曲式,因此音樂特色較偏向義式風格,以三個音一組十六分音符貫穿全曲,其間義式基格舞曲分解和弦的動機,亦顯而易見。 最終樂章為帕薩加利亞舞曲。帕薩加利亞舞曲是巴洛克時期晚期的一種曲式,起源於17世紀早期西班牙,該辭彙「Passacaglia」有「走道」的意思。這種曲式常常被使用於嚴肅的樂段,且通常都有著簡潔的和弦序列,概述當時重要的和絃終止式。本組曲為韓德爾唯一以「帕薩加利亞舞曲」標題作為組曲最終樂章的作品,取代原本「基格舞曲」作為最終樂章的位置。全組曲能量蓄積爆發於本曲,又以強而有力的對位形式而作。拍子以4/4拍的形式,開頭以連續附點動機開端,隨莊嚴的歌曲走向保有彈性與能量的發展;變奏曲中有4小節改變譜號為12/8拍,以三個音一組的方式帶動曲中旋律更加緊湊。越往結尾,幾以十六分音符旋律流動,帶往本組曲走向最終燦爛的結尾。其中包含了多類型的技巧類型:音階、分解和弦等,留下了標竿性的經典。 知識小補帖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