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義大利協奏曲,作品971 |
曲目介紹此首作品原先被命名為Concerto nach Italienischen Gusto,意為”具有義大利風格的協奏曲”。這是一首巴赫為雙鍵盤大鍵琴獨奏所作的三樂章協奏曲。1735年出版於巴赫的第二冊鍵盤練習曲。巴赫受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所作的協奏曲作曲風格所影響。義大利協奏曲的主要特色有:以合奏(tutti)與一個或多個獨奏樂器(solo)彼此相互競奏;以及快慢快的樂章型式。巴赫藉由大鍵琴的雙層鍵盤(forte)和(piano)製造出傳統義大利協奏曲樂團間的對比效果。
曲式體裁第一樂章為快板(Allegro),F大調。以合頭曲式寫成(ritornello form)。全曲由三個音(A-Bb-C)作為動機並運用模進、倒影等手法作發展,以及許多快速音階及音群貫穿整個樂章。Ritornello是指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中,樂團合奏的再現樂段。
第二樂章為行板(Andante),D小調(F大調的關係小調)。以AB兩段體寫成。並以華麗的詠嘆調式風格貫穿整個樂章。 第三樂章為急板(Presto),F大調。以合頭曲式寫成(ritornello form)。開頭的合奏樂段,主題以一個下行的八度大跳後隨即上行的快速音階及第一樂章三音動機之逆行(C-Bb-A)作展開。之後,巴赫便以上述之素材在不同聲部之間作呼應。 引用資料
知識小補帖協奏曲 Concerto
協奏曲(concerto)是指由一件或數件獨奏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長笛等等)和樂隊協同演奏,既有對比又相互融合的音樂作品。通常為三個樂章。然而,協奏曲的定義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於十七世紀時,為聲樂和樂團所作的宗教作品也被稱作協奏曲。而至巴洛克晚期,協奏曲逐漸轉變為今日的形式。首先是義大利作曲家科列里(Arcangelo Corelli)創作了大量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大協奏曲是由一小群獨奏樂器(獨奏小組Concertino)和樂團之間輪流演奏形成對比、呼應和組合的音樂作品)。接著協奏曲中的獨奏小組縮減為一個獨奏樂器,以致協奏曲更接近今日我們所熟知的獨奏樂器協奏曲,代表作品為安東尼奧.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四季協奏曲,是一首以小提琴作為獨奏樂器的協奏曲。 雙層鍵盤大鍵琴 Two-manual Harpsichord
是一種盛行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時期的撥弦樂器,可作為獨奏樂器,亦可作為伴奏樂器。大鍵琴又被稱作羽管鍵琴,因為以前大鍵琴用來撥弦所用的撥子多由鳥類的羽毛管所做,然而,現今改良後的大鍵琴,大都改以塑膠作為撥子。18世紀的晚期,隨著現代鋼琴的發展成型,大鍵琴因而逐漸被鋼琴取代掉。大鍵琴可以有一至兩層鍵盤,每層鍵盤有音栓可以控制不同音色,此外,音栓也可以使兩層鍵盤相互聯動以增加樂器音量或是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