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托克:組曲,作品14 BARTOK - Suite, Op. 14 |
曲目介紹《組曲》是巴爾托克為鋼琴獨奏所寫,也被大眾認為是他的鋼琴作品中數一數二好的,與他在1926年所作的鋼琴奏鳴曲不相上下。此外巴爾托克的音樂絕大多數融入了不少的東歐民族音樂元素,這首組曲卻屬少數不直接採用任何民謠旋律的,不過於其中片段仍然充滿羅馬尼亞、北非與阿拉伯風的節奏感。
原先組曲的安排有五個段落,然而巴爾托克決定刪掉原本的第二曲《行版》(Andante),由現在所見的四首小品組成。 Ⅰ. Allegretto 帶有羅馬尼亞傳統舞曲風格,又使用了利地安調式與全音音階於全曲。最大的特色在於複雜的非傳統和聲構造,也就是典型巴爾托克的風格。 Ⅱ. Scherzo 愉悅快速的詼諧曲。此段除了大量全音音階,還有用了十二音列的手法,是巴爾托克作品中極為罕見的,因而也呈現非調性或調性不穩。中間段左手部分為帶爵士風格的ostinato,右手自由的旋律則同有近似爵士的即興感,這些特徵受到了北非音樂的影響。 Ⅲ. Allegro molto 與第二段一樣受到1913年民謠採集影響,作曲家本人也表示此段與北非阿拉伯音樂有極大關聯,例如ostinato的特色。此段也像是一首輝煌的觸技曲,主旋律性格明確。 Ⅳ. Sostenuto 隨著組曲前面三段速度不斷增加,最終段卻是突然轉為慢板,音樂情緒也與先前差異極大,溫和敦厚,甚至有點悲切。 創作故事巴爾托克的《組曲》是在1916年所作,並在1918年出版。且1919年4月由作曲家本人在布達佩斯公開首演。屬於作曲家中期風格的作品,在這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他已大兩蒐集民間音樂,因此即便沒有直接使用民歌旋律,在這首組曲中仍有許多民族元素的可尋之處。
引用資料:知識小補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