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第32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11 |
曲目介紹 貝多芬的第32號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11完成於1822年,是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中的最後一首,獻給他的好友、學生暨贊助人-魯道夫大公。貝多芬晚期的創作風格常使用賦格、對位或變奏之形式,作品111僅有兩個樂章,處處充滿對比,分別使用賦格及變奏、以c小調與C大調寫成,第一樂章嚴肅、第二樂章悠然而綿長,可深刻感受到貝多芬晚期作品探討人生哲理、挑戰鋼琴技巧的極限。貝多芬晚期創作的另一個特色是特殊拍號的使用,在第二樂章中,他使用6/16拍、9/16拍、12/32拍等較少見的拍號,這些不拘形式的、注重內心表現的音樂風格,的確突破了先前人們對音樂的期待與認知。這種創作手法給予浪漫樂派作曲家極大影響與啟示,開展新時代的美學。
第一樂章 莊嚴的-輝煌而熱情的快板(Maestoso-Allegro con brio ed appassionato),4/4拍,c小調,奏鳴曲式 此樂章的開頭有16小節莊嚴的序奏,使用突兀的大跳、極強至極弱的力度、尖銳的附點節奏級進向下,展現無限的悲劇性與巨大的聲響空間,而進入主題。主題表情術語為「精神抖擻而熱烈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ed appassionato),旋律緊湊、強而有力,演奏一次主題之後,開始使用對位手法;第二主題轉至降A大調透過一連串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彈奏出清澈的旋律,發展部使用主題進行賦格,最後再現主題,使用皮卡第終止回歸大調,預備接到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 小詠嘆調:很樸素而如歌的慢板(Arietta: Adagio molto semplice e cantabile),C大調,9/16拍,變奏曲 貝多芬將此樂章命名為「小詠嘆調」(Arietta),樂曲雖長,但聽起來讓人放鬆,除了主題之外,共有5段變奏,主題分為兩段個8小節,前段為C大調,後段轉入a小調,主題極為單純樸素,但具有旋律性而不單調。 第一變奏由節奏開始進行變奏;第二變奏拍號變為6/16拍,節奏充滿附點、切分音,極具特色;第三變奏拍號改為12/32拍,將主題和弦進行變奏,用切分音節奏及突強記號(sf)強調弱音。 第四變奏拍號回到6/16拍,主題以右手彈奏,緩滿的進行,而後主題轉至左手,右手進行另一段變奏,在短暫轉為c小調後,進入第五變奏;第五變奏為c小調,主題清楚,伴奏以三連音在左手、右手間連續不間斷的演奏,產生綿延不絕之感,最後再回到開頭動機結束全曲。 引用資料知識小補帖 |